目录
报业时评
场景时代如何优化传播效能刘海陵;5艺苑天地_镜头内外
雀跃飞舞米宏伟;10
视角转换带来精彩瞬间10精读党报
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12-13
积累的重要经验 收获的深刻启示13特别策划
人民日报社档案“三大体系”建设浅析余庆;14-15
基于SWOT分析新华报业5G融合之道戴志宇;16-18
中国青年报融媒小厨技术融合之道寇京晶;李京;18-19
智能语音技术在融媒体业务中的应用韩冰;张慧;谢陶欣;20-21
智能路线规划算法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余庆邦;胡斌涵;俄小天;22-23
数据服务平台微服务化的探索与实践肖航;陈琼;24-26
媒体舆情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实现丁芳桂;郑创伟;谢志成;26-27
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系统的构建冯伟;陈薇;28-29
“新甘肃云”建设论述魏永红;黄亚宁;张璟;30-31
行业媒体如何借力技术进行智慧传播张春铭;32-33
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——以《扬州日报》为例万祖禹;34-35
运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及相关问题思考薛建华;杨曦;张军娜;36-37
构建互联网基因与业务融合的移动门户高景强;38-39
推进报台融合 打造智慧平台刘帆;40-41
中台理念驱动融媒体生产体系构建肖勇;邹力;42-43高端访谈
媒体深融的关键是场景创新——专访拓尔思总裁施水才王红璐;戴靖;44-47县级融媒
县级融媒体“内容为王”的建构与夯实庹继光;陈隽;48-49经管论坛
舆情大数据研究的三个阶段廖灿亮;50-51传媒先锋
未来云视频有无限可能李艳;52-53
付费音频:传统广播的新市场李蕾;54
织就“信息茧房”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杨鑫宇;55媒介新论
都市报发行队伍转型的河南样本王世伟;56-57
记者如何利用智能手机提升工作效率金璐;58-59
填补空白 多方合作 融合呈现——衡阳日报社“纪念王船山先生诞辰400周年”报道创新实践王靖;60-61媒体战“疫”
深挖新闻资源为战“疫”助力楚红岩;王红利;62-63
“硬软”结合凝聚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——黔西南日报抗疫新闻宣传剖析文建秋;64-65
融合与疏离:疫情下电视新闻直播特点刘雁;张丽君;66-67
用战疫镜头中的瞬间彰显制度优越性——以基层新闻图片为例钟敏;68-69
构建地市报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——湘潭日报社战疫报道评析龙卫国;翁灵娜;喻名乐;70-71
从疫情报道看地市党媒逆势发展牛耕;孙燕;72-73
地方媒体抗疫报道如何接地气贾明;汪兵洋;74-75视界
上海时装周开幕首秀方喆;76
悼念美联;77地市在线
业精于专 方显卓越——多元化背景下广播媒体如何彰显优势陈红;78-79
挖掘融媒时代背后的技术元素罗琼;邓蕾;80-81
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改版分析——以丹东广播电视台《第一传媒》为例李亚默;82-83
脱贫故事性新闻要善于抓细节李春芳;温少海;敖芳;84-85
以“四力”为抓手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王晓博;华夏;刘波;86-87
融媒体时代新闻叙事策略与创新李佳;88-89
用理论武装为党报培根铸魂——嘉峪关日报加大理论宣传力度的实践与启示褚建玲;90-91
地方党报如何讲好红色故事——以闽西日报寻访宣传红三十四师实践为例傅长盛;92-93
创新服务形式让地市报走出发展困境邱树青;94-95产业探微
5G时代融媒体报道直播化趋势研究高文婷;96-97
地市级党报应重视抖音的新闻宣传作用曹创威;98-99
新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助抖音创新——以诸暨日报为例沈素娟;100-101
以副刊之“弦”奏响新时代最强音庞雷;曹习斌;102-103
网络教育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研究陆鸿;104-105
论图书馆在文化传承服务中自我定位侯小红;106-107
从客观的旁观者到有良知的参与者——浅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运用吕瑞品;108-109作品欣赏
与天比高许跃良;97业界研讨
如何让新闻报道更“接地气”付建荣;110-111
论突发事件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陈世琛;112-113
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及融合路径董柏生;114-115
增强“四力” 主动作为——党报记者践行使命任务的现实路径杨海霞;116-117
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时政新闻传播研究朱怡;118-119
论编辑记者在新媒体语境中的言论边界崔玲;120-121
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记者转型探讨刘英娜;122-123舆情快评
以积极健康内容赋能短视频生态王子潇;124
谁帮老人迈过“数字鸿沟”?康朴;125头条资讯
管理动态126
媒介信息126-127
新媒动向127-128
意大利对苹果、谷歌等启动反垄断调查128微商平台
人民日报出版社新书推介130
月度经典版面2-3
桥牌在中国报业129